究竟買基金還是買股票好?
- 老孫
- Dec 4, 2020
- 3 min read
Updated: Jul 25, 2022
一些人誤會「基金」和「倫敦金」一樣,此言差矣!大眾應了解基金公司在全球投資市場的貢獻,並深入了解基金究竟是什麼。簡單而言,基金集合投資者資金,然後按基金的投資理念/地區/板塊投資,以提供投資於廣泛地區、市場及資產類別的機會。當然,凡事都有兩面,讓我們了解投資基金的優缺點:
買基金猶如買指數
基金經常同時投資於超過50隻股票,猶如恒生指數的50隻成份股一樣。根據不同研究顯示,投資於30隻以上股票便已達到分散個別公司風險的目的。所以,投資在優良的基金,能夠有效降低企業風險。根據現金比重限制規定,現實中大部分基金超過90%資金都投資在目標上(如股票/債券),任何時候基金都能夠將單一企業風險降至最低。
低成本建立理想投資組合
視乎買賣渠道,一些基金投資計劃能夠以每月港幣$1,000元開戶,適合一些年輕而希望作長期投資人士。如直接買入基金,交易費用比股票高,大約在港幣$8,000至$10,000元左右。因此,少於港幣$10萬元的投資額,是不能完善建構合適的投資組合。

利用基金平台作全球性投資
如希望將投資安放在其他地方,例如表現優異的新興市場,所需的金錢和知識不是一般投資者能夠滿足的。基金便可在不用管理稅務或外匯管制等問題下,令你投資於心儀的市場。在地緣政治複雜的背景下,香港人自覺需將資產更廣泛地投資於全球市場之中,基金絕對是值得考慮的方法。
等於聘用專業的投資經理
如果你不是全職投資者,與其花掉寶貴的生活時間完成分析,倒不如利用基金生財?基金經理將根據不同企業在不同市況的表現適當調配資金。所以如你希望投資基金,你首要應選擇好市場,其後選擇在該市場表現優秀的基金便可。
免去轉換投資目標手續費
買賣股票時需被出入價及其他費用侵蝕利潤,一些基金投資渠道則免除所有出入價手續費,更能做到即日轉換基金避免錯失投資時機。

至於缺點方面,與基金本身的構造有關。
買基金猶如買指數這個優點,其實是雙刃劍。
雖然基金能夠將企業風險降低,但亦不能避免系統/市場風險,例如環球跌市。所以投資基金並非一勞永逸,投資者應在市場大升/大跌後調整資產組合,以提高抗跌力及爭取更短的恢復時間,以獲取更優異的回報。
基金一般限於投資長倉,不可沽空。
承接上一項缺點,基金不能避開或進行投資對沖,在跌勢甚急的市況下,也只能進行資產調配而不能完全對沖風險。
投資經理將多了一重收費
投資基金等於聘用投資經理,既然經理有他們的功勞,那他們怎麼會是義工呢?主要便要衡量他/她所能提供的回報是否比你個人所能達到的回報更高,經理是否值得聘用而定了。
我們認為,應否投資基金在於你的資產總值、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目的而去決定。一般人投資心法都為「只投資你懂的」。但人的知識終究有限,投資基金便能夠利用不同基金的專長進行投資。而投資基金相對上較長期,如你希望省卻選股的煩惱,又或者不認識海外的高潛力市場公司,基金未嘗不是一個好開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