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經濟一週】瑜珈導師個案分析

  • Writer: 霍爺
    霍爺
  • Oct 6, 2020
  • 3 min read

Updated: Jul 28, 2022

《經濟一週》專欄


世事變幻無常,「不確定性」似乎是今年的主旋律,肺炎疫情未知何時完結,經濟復甦也存在一定的不明朗。疫情衝擊,伴隨隔離措施,不少本港打工仔收入大減,Melody是其中之一,經此一「疫」,她充分體現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客戶:

Melody

年齡:

30歳(已婚)

職業:

瑜伽導師

每月收入:

20,000元

每月開支:

5,000元

銀行存款:

約50萬元

疑難:

與丈夫財政獨立,早年已購買個人保險。考慮到經濟不穩、銀行低息,想了解長遠收息定期及投資產品。

「瑜伽導師原月入2萬,因疫情收入大減4成,應否投資定期收息或投資產品?」

30歲的Melody是瑜伽導師,原本每月收入20,000元尚算穩定,扣除每月5,000元開支,每月盈餘15,000元。受累於疫情及配合港府隔離措施影響,她只能改用網上授課,月入驟降至約12,000元,她發現必須及早做好理財策劃,避免自己在收入驟降時頓失預算。正所謂「好天收埋落雨柴」,增加備用儲蓄方為上計,基本要做好每月收支平衡表,以便計算日常生活開支。


以Melody的個案分析,每月盈餘佔其收入高達75%,屬健康水平,而她持有的50萬元存款亦可以有更好出路,應該開拓其他渠道增加收入。近年港元儲蓄存款利率接近零息,若抬錢做50萬元一年期定存,存款息率僅0.7至0.8厘,相當於利息4,000元,未能達抗通脹之效。


投連險作中長線投資


想投資回報跑贏通脹?首先要衡量自己可承受的風險。

評估其財富、收入情況、家庭成員結構、個人風險取向和投資經驗等因素後,得出Melody的風險承受能力為中至高,唯一問題是她無閒揀股及留意每日市況。筆者建議她考慮市場上投資相連保單(投連險),以作中長線儲蓄投資之用,考慮到其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組合60%可選擇債券基金;40%可投入健康科學基金。此投連險優點是每月入場費低至2,400元,便可涉足環球投資,同時減低個別市場投資風險。


若每月持續投入4,000元,假設回報率為每年9厘,積少成多,14年下來,已繳保費約67.2萬元,退保價值是104萬元,人生首個100萬元達標。值得留意的是,投保前需充分了解投連險的特性,投連險回報並非保證,回報率會隨基金表現而有所波動,過去表現只作參考。


另外,投連險鎖定期長,不適合有短期或中期流動資金需要的人士,提早退保或需繳付手續費,令已繳保費出現大額虧損;另外,投連險一般設人壽保障,身故賠償額最少有戶口價值的105%。Melody亦可同時考慮一筆過投資基金,部分基金入場費低至50,000元,投資範圍廣闊。筆者建議她可以10萬元小試牛刀,餘下40萬元可預留作流動資金,畢竟疫情一日未完,保守計未來半年收入亦不穩定,有一定流動資金傍身亦較安心。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