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基督教理財觀(一)

  • Writer: 老孫
    老孫
  • Oct 2, 2022
  • 3 min read

Updated: Oct 22, 2022


雖然筆者未有信仰,但近些時日接觸了不少基督徒,他們對理財都有非常獨特的概念,思維上甚至可謂南轅北轍。一些基督徒認為:「談錢是不屬靈的!」,因為他們認為錢財是萬惡之源。跟一些教徒傾談之後,接著做了一些研究,另一部分人卻說:「不對!聖經是說貪財是萬惡之根!」。原來,差一個「貪」字,就讓一些信徒拒絕面對金錢、面對理財,這樣的後果可想而知。因此,作為家庭財務教練,我希望能夠將聖經真正所說的呈現出來,讓天下的基督徒都對金錢有更客觀的理解。


對於貪,十誡中明確說過:「不可貪戀人的妻子;也不可貪圖人的房屋、田地、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參申五21),貪念本身在所有文化中都帶有貶義。但我們希望與金錢建立起正確關係的初衷,就是希望終身遠離「貪財」與「貧窮」,難道這樣的想法也一律當作不屬靈的活動嗎?


而且,聖經中其實有超過2,000節經文描述過金錢或理財。耶穌在三年半的講道生涯中講述了30幾個比喻,當中一半都跟錢財有關。一些信徒以此說明神其實喜歡用金錢教導世人關於品格和生命的關係,尤其人如何看待金錢、使用金錢、管理金錢都能夠反映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基督徒們都知道,神賦予了人治理大地的任務,當然也包括錢在內。因此,基督徒不應迴避理財話題,反而應該挺身而出,建立起正確的金錢觀。


對於理財,很多人都誤以為一定是以「發達」為目標。一些基督徒甚至以為「富有的人才是屬靈的人」,覺得富人肯定是被神祝福了。這也成了另外一個極端。箴言十章22節中說:「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咦!這不就是財務自由嗎?神希望我們努力地去管理錢財,但恐懼和無知卻阻礙著我們蒙受神的祝福。無知讓我們陷入財務風險,成了貪貧,如果我們「掌握財務智慧、與聖靈同在」才能讓信徒們脫離恐懼、並同時得到財務和心靈上的自由。

假如現在各位基督徒都對理財有較清楚的認識,我們不妨用種植蘋果樹比喻理財的重點。如果我們希望種出鮮甜清脆的蘋果時,我們必定不會只將水和肥料直接灑在蘋果上。而是將養分深埋在土壤裡,好讓根部發達,並且讓營養輸送到各個枝葉當中,緊緊相連。這樣,即使以後遇上颳風下雨的日子,樹枝也不易折斷,果實也更加豐盛堅固。


理財如種樹。所有人的資源(根部)都有限,但希望生長的樹枝卻無限(財務目標),如果要樹木生長健康,必須對財務目標的先後次序作出安排,固本才能培元。對於從來未接觸理財的信徒們,首要的目標是——收支管理,有盈餘的公司才是能夠長遠發展的公司,個人也一樣。收支有餘才有能力儲蓄。如同種樹,需先照顧樹根,才能有多餘養分令樹木開支散葉。第二是——信用管理,信用/借貸有好的也有壞的。好的借貸可以幫助你倍增資產,而壞的則讓你的資產原地打轉。我們應該避免負債過重,就像施肥過多,拔苗助長一樣。第三是——風險管理,就算土壤管理做好(收支管理),養分充足(信用管理),也需要因天氣等外在因素改變耕種方式。透過風險管理,我們能夠保護好剛長出來的果實不會被風吹掉,樹幹不會因為某次風暴折斷,這些都是在理財上必須意識到的管理原則。


接下來,下一篇文章將帶各位信徒更深入地了解我們如何為家庭設定合適的理財目標與詳細規劃。透過以家庭為單位的理財視野,我們能夠更完整的處理大小理財盲點,讓你的家庭更早步入財務自由!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