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取息差回報的迷思
- 老孫
- Oct 2, 2020
- 3 min read
Updated: Jul 25, 2022
在《 你仲做定期?時代變啦! 》的文章裡分享過,在低息環境下進行定期存款可能並非明智選項。因此,希望做到資產增值抗通脹的讀者們便要選擇其他投資方法。以下我們將分享如何利用低風險及中期投資時限達到以上目標。
首先,我們先觀測近年的利率走勢。

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聯儲局足足花了6年時間才擺脫降息週期,而加息週期的頂峰也在3厘以下。以今天的經濟狀況,經濟下滑幅度比金融海嘯更嚴重。我們推斷,經濟真正復甦的所需時間自然不比上次短。市場預期也印證了這樣的預測,加上美國國債孳息曲線變化更能確定這次的低息時間起碼在6年或以上。

綜合以上資料,我們將可安全利用6年左右的低息期進行利息套戥交易,俗稱:賺息差。在此時段內,利息將保持在低水平。如息差足夠闊的話,即使在踏入加息週期的初段,亦不會大幅影響實際回報。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呢?
市面上一些躉繳儲蓄保險可以在投保當天,便提供達8成的現金價值。這些儲蓄保險能夠進行保費融資操作。讓你每付出$1元,銀行便願意為你融資$3元。當中的借貸條件包括:
1. 年息等於3個月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即LIBOR,筆者執筆當天計為0.31463%)+1.55%,總利息等於1.86463%;
2. 投資者需將價值$100萬資產留置於融資銀行,銀行接受現金/股票/基金/債券等資產。
以下將以林小姐的個案作為例子,以說明當中的成本及利潤:

林小姐利用保費融資方式以$54,600美元購入一張價值$210,000美元的儲蓄保險,借貸總額為$151,200美元 (銀行承借保單首日現金價值的9成,即$210,000 x 0.8 x 0.9 = $151,200) 。假設銀行的借貸利率為2%,林小姐每年應付利息為$3,024美元。
上述提及過林小姐需要將港幣$100萬資產存於銀行,她因此購買了穩定的派息基金,每年獲利息6%(即$7,683美元)。如是者,整個借貸計劃將能自給自足,林小姐每年還能獲$4,659美元的正現金流入!
林小姐的投資計劃將在第三年開始獲得正回報,到我們的目標第6年將有37.86%回報,平均年回報大約6厘。如利息走勢許可,林小姐將計劃保持到第10年,回報達到88.64%,年回報達9厘,計劃運作時間越久回報幅度越大。
一些人可能會問:「究竟我應該待利息下行至最低點才進行以上計劃嗎?」不是!就像平均成本法一樣,當利息仍在下行期間進行以上計劃,將降低計劃的實際平均利息成本。相反,如果你待利息達到最低點,之後等待你的必然是加息週期的開始,將增加投資套利的風險。
筆者執筆期間適逢美國聯儲局確定超低息環境將起碼延續至2022年,現在正是最佳的行動時機!除利息上行風險外,投資者在選擇相關儲蓄保險計劃時,必須留意其保證現金價值及保證回本期,如保證現金價值不高,銀行所能承借的融資額將不及上述計算,影響實際回報;保證回本期的長度不應長於6年,短於6年的保證回本期能夠給予投資者充分的空間在不利情況下離場的機會,減低投資虧損的風險。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