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三個時期爸爸 理財策劃大不同
- 霍爺
- Jun 26, 2021
- 3 min read
Updated: Jul 28, 2022
《信報》專欄
今年奧斯卡獎項塵埃落定,其中,奪得「影帝」殊榮的安東尼.鶴健士,在電影中飾演一名失智症老人,其在幻覺中與女兒的故事,情節感人;筆者不期然想探討一下,作為一位爸爸,在不同時期的理財策劃。
第一個時期,是「新手期爸爸」。因應新生命的到來,這階段的開支突然大幅增加,家庭計劃保障亦需要有所調整,與以往只得夫婦兩口子完全不一樣;否則,如果沒有好好計劃,萬一身體出現任何問題,原本辛苦掙來的積蓄,以及剛要實現對家人的承諾,隨時全部付諸流水。

新手期爸爸先顧好自己
事實上,大多數「新手期爸爸」只想着小朋友的福祉,但處於這階段,反而應該先顧好自己,因為爸爸乃財務支柱,因此建議重新檢視自己的醫療、危疾、意外保險,甚至提升保障額,將大額醫療支出風險轉嫁予保險公司承擔。
以30歲「新手期爸爸」為例,每月支出約1,300港元,便可享有每年最高2,000萬港元的醫療保障額,個人終身賠償限額更達5,000萬港元;若願意付出墊底費,保費就更低,最低只需約600港元。
其實,夫婦倆早於婚後或懷孕期間,已應與專業獨立理財顧問聯繫,討論家庭所需要的保障與預算,達成共識,在孩子出生前就敲定財務策劃表。
學齡期爸爸儲蓄最重要
到孩子踏入學齡期,爸爸的理財策劃亦踏入了第二個階段,因為學費、興趣班等望子成龍的支出所費不菲;15年前一位運動員說,養大一個孩子需要400萬港元,如今就更不止此數。
如果計劃送子女到海外升學,儲備更要豐厚,「學齡期爸爸」可考慮為子女教育投保投連壽險計劃,每月儲蓄3000港元,18年所繳保費總額為64.8萬港元,若然每年淨回報率為6%,便能滾存90.3萬港元;若然每年淨回報率達9%,更能累積120萬港元。

成果期爸爸可專注傳承
最後一個時期便是「成果期」,此階段的爸爸,孩子已經長大,甚至可能兒孫滿堂,準備退休生活,理財策劃應以穩定投資、財富傳承為主,讓財富可代代相傳。環顧市場,不少保險公司都有提供財富傳承計劃,當中不乏可無限次轉換受保人,並保障至新受保人128歲,從而將資產財富透過保險的方式,傳承至下一代。
總括而言,不同時期的爸爸,有着不同的責任,不妨利用市場上的不同保險產品,做好理財策劃,做一位負責任的爸爸。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