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理財信箱 - 會計師
- 霍爺
- Jun 12, 2020
- 3 min read
Updated: Jul 28, 2022
《明報》專欄
客戶: | 葉先生(38歳),單身 |
職業: | 會計師 |
每月收入: | 約50,000港元 |
每月開支: | 約20,000港元 |
每月儲蓄: | 約30,000港元 |
流動現金: | 約2,000,000港元 |
理財疑難: | 從沒有購買保險及投資經驗,主要資產為現金,現只存放銀行,最近對港元失去信心,有考慮移居到台灣或日本,亦有計劃開立離岸戶口,並尋求美元類別的金融產品。 |
近月社交群組不時流傳謠言,導致人心虛怯,對港元、聯系匯率制度,甚至香港前途失去信心。近期不少人選擇開立離岸戶口、尋求更多元化資產,望進一步分散風險。
按葉先生的情況而言,他正計劃移居台灣或日本,然而由部署至落實移居,往往需時半年至一年,在此之前,其主要居住地仍在香港。筆者建議葉先生至少維持50%港元資產,而不是一下子轉換為台幣或日圓,一來可減低一次過兌換外幣的匯率風險,二來一日未落實移居,也仍要使用港幣用作生活開支。
不少人現時蜂湧兌換美元,現時是兌換美元最佳時機嗎?的確,現時港匯處於強方兌換水平附近,亦代表港元處於強勢,兌換美元風險最為有利。事實上,在聯系匯率制度下,港元兌美元移動區間也只得1,000點子,相當於1.3%的波幅,加上現時美元息口低至接近零的水平,即便已兌換為美元,存放銀行敘造定期息口亦相當低,筆者建議若不急用美元,倒不如遲一下才兌換。

無論如何,葉先生首要做好投資規劃,為日後移居海外做好準備,他現時持有200萬港元流動資金,容許他有更多投資選擇。
首先筆者建議葉先生購買一份終生危疾附帶高端醫療、全球保障的美元保單,保額100萬美元,供款年期為25年,由於醫保部份設有6250美元墊底費,故每月整體保費折合約4200港元,屬葉先生的負擔範圍,亦確保日後移居外地亦可有保障。
要留意的是,如葉先生於以下其中一個地區持續居留365日,其在該居留地區所接受的醫療服務或治療的賠償將永久減至可獲賠償額的60%,主要包括北美及大部份西歐國家。葉生先如移居日本或台灣,則不受影響。
打好根基、築好「安全網」後,下一步就要開始投資。葉先生現時將全副身家存放銀行生息,然而銀行利息長年維持低水平,無效發揮財富增值功能。
由於葉先生不善且無暇主動投資,筆者建議他考慮市場上以美元計價的投資相連保單,亦可按自身情況選擇以其他外幣如歐羅、英鎊、澳元、新加坡元計價。此類保單供款期至少10年,並設提早贖回費,故葉先生要有心理預備這是一項中長線投資方案。

葉先生不需要揀選基金,只需要調整風險水平,基金經理便會代為操盤。筆者建議獨葉先生尋求獨立理財顧問協助,以便有專人為他評估投資風險,從而得出其可承受風險水平,以及目前投資市場的大趨勢,讓他可以不時審視及調整投資經合風險水平。
每月定期、定額供款更可達致「平均成本法」,長線投資期可減低短期波動對投資回報所造成的影響。這類投連險不設保證回報,筆者建議定期約見獨立理財顧問分析基金投資表現,事實上,投保人亦可留意產品過去的投資表現記錄。
至於葉先生為保安心而想開立離岸戶口,筆者建議留意三點,利用外資證券行開設離岸戶口時,要特別留意託管人身份;提款、匯款會否涉及手續費;該金融機構是否屬當地存款保障範圍以內,一旦金融機構倒閉亦設有限度賠償。
「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是投資一大原則,分散投資等同分散風險,在現今如此波動的市況中更能體現這個好處。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在部落格上的不同文章,如果您對以上仍然存有疑問,或者需要更多相關意見,歡迎聯絡我,我非常榮幸的能與讀者們交流及解開您們的疑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Comments